【打抱不平的含义】“打抱不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,主动站出来为弱者或被欺负的人说话、出头的行为。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正义感,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勇气和责任感。
一、
“打抱不平”指的是在面对不公正、不合理的情况时,主动为弱势一方发声或行动,帮助其争取权益或维护尊严。这种行为通常源于个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,但有时也可能因方式不当而引发争议。
该词多用于口语表达,在文学作品、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。它既是一种褒义的赞美,也可能在某些语境下带有批评意味,取决于具体情境和行为方式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打抱不平 |
英文翻译 | Take up someone's cause / Fight for the underdog |
含义 | 在看到不公时,主动为弱者或被欺负者出头、说话的行为 |
出处 | 源自民间语言,常见于现代汉语中,无明确古籍出处 |
用法 | 多用于口语,也可用于书面语,常带主观评价色彩 |
正面意义 | 表现正义感、责任感、同情心 |
负面可能 | 若方式不当,可能被视为多管闲事或越界干预 |
常见场景 | 社会事件、职场冲突、家庭纠纷等 |
近义词 | 见义勇为、伸张正义、挺身而出 |
反义词 | 漠不关心、袖手旁观、冷眼旁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打抱不平”虽然强调正义与担当,但在实际生活中,如何判断“不平”是否真实存在,以及采取何种方式介入,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。有时候,过度介入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矛盾,甚至伤害到原本想帮助的人。
因此,“打抱不平”不仅是道德层面的体现,更是一种智慧与技巧的结合。在现代社会中,理性地表达正义、合理地维护公平,才是更值得推崇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