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皮里阳秋的意思】“皮里阳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性宽厚,每以柔克刚,不显其过。时人比之于‘皮里阳秋’。”原意是指一个人内心有是非判断,但表面上并不显露出来,即“心中有数,口中不言”。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说话含蓄、不直说,或者对人对事有褒贬之意却不直接表达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皮里阳秋 | 比喻人内心有明确的判断和态度,但表面不表现出来;也指说话含蓄、不直白。 |
二、出处与演变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原文 | “导性宽厚,每以柔克刚,不显其过。时人比之于‘皮里阳秋’。” |
含义 | 形容王导为人宽厚,虽有是非判断,但从不表露于外。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说话含蓄、不直接表达观点,或对人对事有褒贬却不说破。 |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举例 |
日常交流 | 对某人行为不满,但不说破,只说“皮里阳秋”。 |
文学作品 | 作者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人物或事件的看法。 |
工作场合 | 领导对下属的表现有意见,但不直接批评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心中有数、含而不露、欲言又止 |
反义词 | 直言不讳、明言直语、直言无忌 |
五、总结
“皮里阳秋”是一种含蓄表达的态度,强调内在的判断力与外在的克制。它既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点,也可用于文学、语言表达中,体现一种委婉、含蓄的风格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表达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,尤其是在需要保持礼貌与分寸的场合。